现在我国每年去美国留学的同学很多,但是,要融入美国的留学生活并不容易,那么下面就会出国留学网的小编来看看留学美国如何快速适应?
对美国来说,外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其一大产业。
据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报告,每年留学生给美国经济贡献2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76.48亿元)的学费收入。可是留学生在美国, “水土不服”甚至失败的情形屡见不鲜。
例如,应试思维、学术诚信、生活适应等。今天和广大留学生讨论一下,在去美国的时候提前,需要了解的美国各方面的资讯。以助于大家尽快适应环境融入当地圈子。
中国留学生来美国之前,总害怕美国有东西买不到,故而参考比较笼统的“攻略”和清单,把吃的喝的锅碗瓢盆清凉油消炎药春装夏装秋装冬装都带上。
其实,事前不妨上网了解以下目的地的环境,相应去准备可能更有帮助一些。大一点的城市,很多中国食品都能找到。偏远的地方,带上两箱子也管不了多久,迟早得适应,所以无论怎么看,都不用操这心。很多消费品,如衣服,可能在美国买还便宜一些。手机与电脑,窃以为在美国买,维修更方便。你应该预备一些美国不易找到的东西,尤其是不会有人大批量购买的 “精神食粮”,如图书和影像资料。当然影像资料要带正版的,千万不能带盗版的任何东西,否则海关查到问题可就大了。
刚来的学生需要应对时差、找房、找车、银行开户等问题(美国人有些地方习惯用支票,办完银行卡的时候,可以让柜员附送几张支票。之后留学生可以在沃尔玛等网站上以更优惠的价格定制更多支票簿)。有些不可一蹴而就,但最好趁开学前尽快熟悉和办理,解决衣食住行、银行开户、申请社会安全卡(如果在校内工作)等基本需求。
大部分人刚过来,解决这些问题,还存在一个快速获取信息的问题。在这时候,不要忌讳找中国学长咨询,缓解一点认知负担,少走些弯路。不妨多看留学生组织提供的相关信息,尽早加入其论坛,了解个大致情况。当然日后也不能永久性地呆在这个小圈子里不出去,否则会形成“留学生气泡”,和本地学生和社区绝缘。
理想和现实之间差了多大的鸿沟?之前预想中的留学生活真是风景无限好,但是当你真的开始的时候,才发现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这种“水土不服”最先体现在新留学生身上。
最直白的例子就讲中国人最关注的一点——吃。
在国内觉得外国人每天吃快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当真的轮到你将汉堡薯条当作主食的时候才发现简直痛不欲生。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若有时间以及基本的厨艺基础,可以尝试自己做饭。
另外,中国学生刚到美国的时候信息会来得很密集,尤其是入校培训(orientation)期间,美国人常说这叫“对着消防水龙头喝水”(drinking from the firehose), 不免有被淹没的感觉。
即便这样,还需迎难而上,不要错过学校为了让留学生“软着陆”而组织的各种orientation活动,也尽量去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接触关于移民、工作许可、学籍管理、社区资源、人身安全、学习方法等诸多有用信息。开学之后,除非你转学重来,否则很难再有类似的机会,集中去了解周遭小环境和美国大环境。
最后,批判思维要养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是需要自己来判断的。与传统的中式记忆型的教育不一样,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美国的教育体系所注重的。
在美国大学,讨论课上对阅读材料进行批判性地讨论,写论文的时候对各种证据进行论证评估都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美国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不仅对其学业有重大帮助,而且也会影响到未来的工作。
中国学生向来是应试能力极强的,SAT满分不在话下,TOEFL也可以考取110+的分数。但是在实际中的语言使用能力却是最大的问题。这对美国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更别说英语不是母语,阅读速度慢的中国学生了。
中国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勤劳的!但是在学习上中国学生的勤奋是建立在应试教育的皮鞭之下鞭策出来的。而美式教育则更多的出于学生initiative。刚刚到美国课堂上的留学生往往会给别人留下“上课不愿发言、沉默,下课抱团”的印象。
初到美国怎么快速适应
小留学生美国留学如何快速融入
2018年去美国留学需要适应哪些方面